
安徽宣城经开区聚力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集群高质量发展

IGV来回穿梭,机械手上下翻飞,全自动生产线高效运转;高精度切割,高密度封装,湛蓝色电池板随着传送带有序流动……这一幕幕生产一线火热场景正是宣城经开区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集群上扬曲线的真实写照。明确“一核引领、多链融合”的发展路径,宣城经开区近年来聚焦异质结光伏、新型储能等核心领域,构建“材料—设备一电池一组件一系统集成”全产业链体系,加快推动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集群高质量发展。
聚焦项目攻坚,产业集聚不断加强。通过实施“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机制,推动10GW超高效异质结光伏产业链智能制造项目等18个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其中光伏及半导体设备协同智造产业园等6个项目已签约落地。创新“厂房代建+订单保障”招商模式,重点引进靶材制造、储能集成等补链项目。今年以来,通过光伏供应链、高功能薄膜大会、新能源协会、SENC展会等渠道,不断加强光伏储能产业链招商,紧紧围绕产业链上下游配套,突出招大引强和强链补链项目招引,快速落实开发区光伏产业在光伏胶膜、光伏载板等薄弱环节的项目落地。目前,宣城经开区已集聚省级及以上专精特新企业1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8家,专精特新企业占规上企业比重达48.3%,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31.7亿元。2025年以来,共签约亿元以上项目9个,协议引资20亿元。
强化创新驱动,研发水平不断提升。支持企业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推动华晟新能源“电池研发中心”、益佳通“安徽益佳通研究院”等16个研发机构升级,其中省工程研究中心、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等省级及以上技术创新载体达8个。利用宣城先进光伏技术研究院的技术研发优势,围绕光伏产业及氢能储能产业高速发展的需求,开展核心技术攻关,以实现新技术突破、掌握前沿技术及产业化应用,为强链、延链、补链提供坚实的技术基础。2024年集群内规上企业研发投入总额达4.2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3.8%。今年3月,先进光伏研究院上海公司正式成立,为宣城打造人才培养基地、形成光储产业先锋积极布局。
推动数智转型,产业生态日趋完善。实施“智能化改造专项行动”,支持益佳通建设“动力电池数据云平台”,推动华晟新能源、五行动力新能源等企业建成省级数字化车间,目前核心区累计拥有省级及以上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4个。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指导生信新材料、益佳通等企业创建省级及以上绿色工厂,现有国家级绿色工厂1家、省级绿色工厂3家。开拓“多场景协同”路径,纵深推进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老旧小区屋顶光伏改造、“源一网一荷—储”示范、CIGS柔性光伏、污水处理厂水面光伏、莲花塘光储充一体化智慧场站六大示范工程。今年以来,宣城经开区新增光伏项目并网29.09MW,累计建成光伏项目装机容量超150MW。(经宣 记者 徐文宣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