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储能系统毛利高达40%,千亿光储巨头启动港股上市

访客 2025-08-27 13:07:58 89692
储能系统毛利高达40%,千亿光储巨头启动港股上市摘要: 中国储能网讯:营收、净利创新高、储能系统营收首超光伏逆变器,交出有史以来最好半年成绩单的光储龙头阳光电源正式启动赴港上市...

中国储能网讯:

营收、净利创新高、储能系统营收首超光伏逆变器,交出有史以来最好半年成绩单的光储龙头阳光电源正式启动赴港上市计划。

储能系统毛利高达40%,千亿光储巨头启动港股上市

01

储能系统营收同比增127%,毛利高达40%

财报显示,阳光电源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35.33亿元,同比增长40.34%;净利润 77.35亿元,同比增长55.97%;实现毛利率34.36%,同比增加1.94%。

对于营收增长,财报称主要系公司不断开拓市场,销售规模扩大,收入随之增长所致,对于毛利增长,财报称主要系公司品牌溢价、产品创新、规模效应等影响所致。

从营收区域看,海外市场推动了阳光电源业绩大幅增长,上半年其海外地区(包括中国港澳台)实现营收253.79亿元,同比增加88.32%,占比58.3%,而中国大陆地区的营收为181.55亿元,同比增速3.48%。

上半年,在全球可再生能源渗透率进一步提升、成本持续下降、收益机制逐步完善等因素驱动下,全球储能需求保持高增态势,全球锂电储能装机容量达到109GWh,同比增长68%,阳光电源凭借持续的市场开拓,在储能业务上实现了爆发式增长。

其中,储能系统营收178.02亿元,同比暴涨127.78%,在总营收中占比增至40.89%,首超光伏逆变器,另外,其储能系统毛利率高达39.92%。

无论是分产品还是分行业,储能业务在阳光电源营收中的占比均大幅提升,已成为阳光电源核心增长引擎。

另外,在已经公布上半年经营业绩的储能企业中,127%的营收增长率和近40%的毛利率是名副其实的“顶流”水平。

在技术和产品方面,上半年,阳光电源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研发费用20.37亿元,同比增长37.08%,推出多款创新产品。

其在今年6月推出的Power Titan 3.0 AC智储平台备受行业瞩目,该平台推出Flex版10尺3.45MWh、Class 版20尺6.9MWh、Plus 版3 尺12.5MWh三款型号。

其中Plus版能量密度超500kWh/㎡,创全球最高水平,采用684Ah叠片电芯、碳化硅PCS,并搭载PowerBidder电力交易辅助决策软件、PowerDoctor电站智能运维平台,延续AC存储架构优势,从电芯到系统全链路优化,提升了储能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与高效性。

面向复杂多变的工商业储能市场,阳光电源加快新品研发迭代速度,报告期内最新推出的PowerStack 255CS系统,功率125kW,容量升级至257kWh,支持2/4h 方案,全天候平均效率实测≥88%,拒绝性能虚标,1MWh 稳增电站收益4万/年。

另外,其在工商业领域首推定制化构网技术,支持MW级园区黑启动,无惧停电/负荷波动;搭载AI智能决策系统,实时预测电价/负荷,自动结算最优收益。

项目方面,阳光电源储能系统在国内外众多项目中得到广泛应用。

在国内,阳光电源首创的“交直流一体” 10MWh 全液冷储能系统 PowerTitan 2.0助力泰州海陵独立储能电站、昆山龙腾特钢用户侧储能电站、芜湖奇瑞首个汽车行业储能电站、山东台阳电网侧储能电站稳定运行;其领先的构网型储能技术还陆续助力西藏十多个构网储能电站并网,并为南网首个构网型储能项目 —— 云南文山电站提供系统解决方案,有力地支持了国内电网的稳定运行与新能源消纳。

同时,阳光电源面向10/20kV 大工业场景发布的工商业液冷储能系统 PowerStack 835CS,也已在钢铁、冶金、汽车、化工等高载能工厂和园区批量应用。

在国际上,其储能系统成功应用于乌兹别克斯坦中亚最大储能电站等项目,进一步拓展了海外市场版图,提升了品牌国际影响力。

经营业绩的优异表现也体现到市值的明显提升,截至8月25日,阳光电源市值已达2127亿元。

储能系统毛利高达40%,千亿光储巨头启动港股上市

02

A股储能龙头扎堆赴港上市

公布财报的同时,阳光电源宣布将发行H股并赴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这也是今年以来继宁德时代、亿纬锂能、欣旺达、南都电源之后,又一个赴港上市的A股储能头部企业。

2025 年以来,储能企业掀起一股赴港上市热潮,加上阳光电源,上半年港股储能相关IPO达19家,总募资超1000亿港元,呈现出“数量多、金额大、节奏快”的特点。

港股一度出现海辰储能、思格新能源等“首次IPO”与南都电源等“A+H二次上市”交织进行,“18 家储能企业同日竞速”的罕见场面。

其中A+H模式代表性事件是,全球动力电池与储能电池的龙头企业宁德时代5月成功在港二次上市,募资超353亿港元,成为年内全球最大规模的上市募资,也创下港股四年多的募资新高。

这一标志性事件,为其他储能企业赴港上市起到了示范和带动作用。

从资金用途看,匈牙利、马来西亚、东南亚、美国本土化产能建设,以及海外并购、研发中心、品牌营销网络,成为赴港企业募资投向关键词。

头部企业扎堆赴港二次上市背后是多重因素的考量。

首先是国际化战略布局。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拥有高度国际化的资本市场。储能企业赴港二次上市,能够提升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国际投资者的关注,为企业拓展海外市场、开展国际合作提供有力支持。

以宁德时代为例,其通过港股上市募资,推进匈牙利电池工厂一期及二期项目建设,进一步巩固在欧洲市场的布局,通过技术授权与服务网络参与北美能源转型,实现研发、制造、服务全链条贯通。亿纬锂能也在加速国际化产业布局,在匈牙利、马来西亚和美国布局海外工厂,赴港上市有助于其推进“全球制造、全球交付、全球合作”战略部署。

其次是融资渠道拓展。一方面,储能行业是资金密集型行业,从研发投入、产能扩张到市场推广,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较大的资金压力,需要持续补充资金以满足业务发展需求。

另一方面,相较于A股市场,港股市场的上市条件和审核流程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对于一些暂时无法满足A股上市要求,或者希望更快获得融资的储能企业来说,港股提供了另一条可行的上市路径。

储能系统毛利高达40%,千亿光储巨头启动港股上市

第三是资本运作优势。港股市场的再融资较为灵活,股票全流通且无外汇管制,资金进出自由,便于企业进行后续的资本运作。企业在港股上市6 个月之后,就可以进行增股融资,通常由股东大会授权董事会即可,不需要额外的行政审批,这为企业根据自身发展战略及时筹集资金提供了便利,有利于企业把握市场机遇,快速进行产能扩张和业务拓展。

头部企业赴港二次上市潮,对储能行业将产生多方面的深远影响。一方面,大量资金的涌入,为储能企业提供了充足的发展资金,企业可以加大在研发创新上的投入,加速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和应用,推动储能技术的进步与升级,提升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

头部企业通过上市融资,能够进一步扩大产能,抢占市场份额,提升市场集中度,加剧行业内的竞争。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技术创新能力强、成本控制能力优秀的企业将脱颖而出,而技术落后、资金实力薄弱的企业则可能面临被淘汰的风险,从而推动行业的优胜劣汰和资源优化配置。

综合来看,储能企业的“港股二次上市潮”并非简单融资行为,而是在全球新能源竞争白热化、贸易壁垒抬升、产能快速迭代背景下的“全球化资本战略升级”。

随着2025 年下半年更多企业完成挂牌,“A+H”储能板块将成为全球投资者观察中国新能源产业链的“晴雨表”。

一审:刘亚珍

二审:裴丽娟

三审:潘 望

作者:吴涛 来源:储能网

储能系统毛利高达40%,千亿光储巨头启动港股上市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