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晶科能源以储能为锚,破盈利困局!

中国储能网讯:
近期,晶科能源旗下晶科储能动作频出,在合作拓展与产能保障上双管齐下:先是与希腊Metlen集团在雅典签署框架协议,确立电网侧储能战略合作,将携手在智利、欧洲部署超3吉瓦时储能项目;同时,印度Adani集团董事长实地考察晶科全球智能制造基地,双方在已有超6.9吉瓦光伏合作基础上,新签印度最大722兆瓦时电网侧储能项目,深化光伏与储能协同合作。
此前,晶科储能已与亿纬锂能共建联合储能专用电芯工厂并实现量产,年供5吉瓦时314安时电芯,为业务提供核心部件支撑;其全栈自研技术体系更覆盖电芯、BMS等关键环节,推出适配多元场景的储能系统,叠加在欧洲、亚洲、美洲等市场的项目落地,正以储能业务为核心,助力晶科能源扭亏为盈。
01
海外市场布局实现多点开花
全球储能需求旺盛的区域,已成为晶科储能展现实力的重要舞台,其海外布局呈现“重点突出、全域覆盖”的亮眼态势。
欧洲作为全球储能需求核心区,始终是晶科储能的战略高地。2025年,在意大利,晶科储能接连拿下两个5000千瓦电网级储能项目,这两大项目将直接为意大利国家电网提供调频服务,助力该国更快实现“2030年可再生能源占比45%”的目标。针对意大利复杂气候,晶科储能量身定制蓝鲸G2系统——凭借智能液冷技术,能精准控制电芯温差,最大化提升电池性能与寿命;同时配备多层防护机制,从物理到电气层面全方位保障系统安全高效运行,尽显技术适配能力。
在德国这一欧洲能源转型先锋国家,晶科储能同样收获重磅订单:与当地客户签署150000千瓦时储能系统解决方案协议,将部署30套蓝鲸G2系统。要知道德国对储能技术要求极为严苛,此次订单不仅印证了晶科储能产品在技术性能、质量可靠性上的硬实力,更标志着其在欧洲市场的品牌影响力持续攀升。
除欧洲外,晶科储能在亚洲、美洲、澳洲市场同步推进,实现全球化布局“无死角”。亚洲地区,成功签约东南亚地区10兆瓦时离网储能系统,为偏远地区的工厂和实体提供可靠的可再生能源电力。计划于2025年第三季度投入使用。该项目是晶科储能在东南亚的首个离网工业级项目;美洲地区,萨尔瓦多2150千瓦时工商业储能项目的落地,成为其开拓美洲市场的重要里程碑,既为当地提升能源稳定性,也积累了区域运营经验;澳洲市场,一举斩获三笔大规模订单,覆盖多元工商业场景,成功站稳脚跟的同时,让品牌知名度在当地快速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晶科储能与亿纬锂能的联合电芯工厂,每年可供应500万千瓦时(5GWh)314安时储能电芯。这款电芯专为工商业及大型储能系统设计,从材料选型到质量管控全流程优化,具备单体容量大、循环寿命长、安全性高的优势,能完美适配晶科储能的液冷系统。稳定的核心部件供应+亿纬锂能的技术与经验加持,不仅让晶科储能产品竞争力再上台阶,更为其海外业务高速扩张提供了坚实保障。
02
技术自研筑牢全球竞争“护城河”
在储能行业“技术为王”的竞争逻辑下,晶科储能自布局之初便将“全栈自研”深度融入发展脉络,历经八年持续深耕,构建起覆盖电芯、BMS(电池管理系统)、PCS(储能变流器)、EMS(能源管理系统)四大核心环节的完整技术体系,这一体系不仅是其突破市场红海竞争的关键底气,更成为支撑全球业务扩张的核心引擎。
早在2017年,晶科储能便以前瞻性战略启动核心技术自主研发,从产业链上游的核心部件到下游的系统管理,逐步实现关键技术的全面自主可控。在电化学领域,公司通过搭建专业电化学实验室,聚焦磷酸铁锂电芯的材料选型、配方优化与制造工艺革新,最终实现314Ah高安全电芯的完全自主掌控——该电芯不仅单体容量大、循环寿命长,更具备出色的热稳定性,为储能系统的安全运行筑牢第一道防线。
在电力电子领域,研发团队突破储能变流器(PCS)的核心技术瓶颈,成功开发出110kW、125kW及215kW系列化产品,可灵活适配工商业小容量储能、大型地面电站大容量储能等不同场景的功率需求,填补了多场景应用下的产品空白。
更值得关注的是,晶科储能创新研发智慧能源管理平台,将BMS的电芯状态监测能力与EMS的系统调度能力深度融合,形成“硬件设备+软件管理”的数字化闭环,实现从电芯运行数据采集、云端实时监控,到故障预警、优化调度的全链路管控,让储能系统的运行效率与可靠性得到大幅提升。
为加速技术成果向市场产品转化,晶科储能布局上海与浙江海宁双研发中心,汇聚电力电子、电化学、软件算法等领域的顶尖研发团队,构建起“研发-测试-量产”的高效转化链路。更关键的是,产品实现关键模块100%自主化,能够根据不同国家的电网标准、气候条件与用户需求快速调整——针对高纬度地区的极端低温天气优化电池热管理方案,针对电网调频需求提升系统响应速度,真正做到“全球场景精准适配”,为海外业务拓展扫清技术适配障碍。
正如晶科储能副总裁李燕所言:“全栈自研不是技术路线的选择,而是对客户承诺的底线。”这种对技术自主的极致追求,让晶科储能在全球储能市场中形成差异化优势——相较于依赖外部技术供应的企业,其能更快速地响应市场需求变化,更灵活地进行产品迭代;在成本控制上,自主化生产也有效降低了对外部供应商的依赖,为应对市场价格竞争提供了缓冲空间。可以说,全栈自研体系不仅是晶科储能在全球市场中站稳脚跟的“护城河”,更为其应对行业挑战、推动盈利目标实现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03
能源转型盈利前景清晰可期
在全球“双碳”目标加速落地的背景下,能源结构转型已成为不可逆的趋势,而储能作为衔接新能源发电与电网消纳的关键纽带,正迎来爆发式增长的黄金期。
当前,全球储能市场需求以年均超30%的速度持续攀升,据行业测算,2025年全球储能新增装机规模将突破200GWh,这一数字背后,是各国对可再生能源依赖度的提升、电网调频需求的增长,以及工商业用户对能源成本优化的迫切需求。如此广阔的市场蓝海,为深耕储能赛道的晶科储能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为其助力晶科能源扭转盈利局面奠定了外部环境基础。
当然,行业高速发展的同时,挑战亦随之而来。全球储能企业数量激增导致市场竞争加剧,工商业储能产品价格自2023年初起持续下行,压缩企业利润空间;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政策法规、补贴标准差异较大,海外项目需应对并网规则变动、准入门槛调整等风险;跨国供应链管理中,物流时效、原材料供应稳定性等问题也增加了运营难度。
但面对这些挑战,晶科储能始终以积极姿态破局:技术端通过优化电芯配方、升级液冷系统降低单位能耗,持续推动产品降本;市场端深化本地化合作,组建专业团队研究区域政策与用户需求,定制适配解决方案;供应链端与亿纬锂能等伙伴建立协同机制,提升原材料采购与物流效率。
随着全球储能需求的持续释放,叠加晶科储能技术优势的深化、产能规模的扩大与市场布局的完善,其推动晶科能源扭亏为盈的核心作用将逐步凸显。未来,依托全栈自研技术筑牢产品竞争力,凭借稳定产能保障订单交付,借助全球化布局捕捉市场机遇,晶科储能有望在全球储能赛道上实现跨越式增长,不仅为自身打开盈利新周期,更将成为晶科能源转型发展的关键引擎。
一审:刘亚珍
二审:裴丽娟
三审:潘 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