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8月1日落地倒计时!新国标如何用23项极限测试重塑储能江湖?

访客 2025-07-24 13:00:01 36734

中国储能网讯:

2025年8月1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历时三年制定的GB44240-2024《电能存储系统用锂蓄电池和电池组安全要求》将正式实施。这部中国首部储能电池安全强制性国家标准,以"全生命周期安全"为核心,将储能锂电池安全要求从行业"推荐性"升级为"强制性",填补了新能源领域关键监管空白。

8月1日落地倒计时!新国标如何用23项极限测试重塑储能江湖?

新规不仅明确了电芯热失控、电池组短路等极端场景的防护标准,更首次将储能系统安装、运维环节纳入强制认证体系。这一举措标志着中国储能行业正式告别"野蛮生长",迈入以安全为底线的规范化发展新阶段。有业内人士表示,该标准的落地将倒逼技术创新,加速劣质产能出清,为全球最大储能市场筑牢安全屏障。

01

23项极限测试构建安全“硬门槛”

GB44240-2024针对大容量储能系统(并网/离网、光伏系统、固定式发电机启动等场景)设定了从单体到系统的全链条安全规范。相较于现行推荐性标准GB/T36276-2023,新国标新增电芯层级振动、浅刺、强制放电等23项测试,并强化热滥用、跌落等环境安全试验。

8月1日落地倒计时!新国标如何用23项极限测试重塑储能江湖?

其中,过充测试要求充入能量高于现行标准,电流提升约30%,要求电芯在热失控触发后1小时内不起火、不爆炸;热失控扩散测试则需通过激光或加热触发中心电芯,观察24小时无外部火焰且外壳不破裂。

2023以来国内储能系统中标均价持续走低,部分企业为抢占市场采取低价策略,导致劣质电芯流入市场。新国标实施后,型式试验覆盖率需达100%,无型式试验报告企业淘汰率预计过半。远景动力、宁德时代等头部企业已率先通过认证,其中远景动力储能专用电芯获得国内首张认证证书,比亚迪“蜂窝状”电池包防火舱设计等技术突破,正推动行业从“事后灭火”转向“事前防控”。

02

对标国际,中国标准更严苛

对比国际标准IEC62619、UL1973、UN等,GB44240在多项测试中提出更高要求。例如,在热失控抑制能力考核上,现行推荐性标准仅要求电池表面温度超过90℃时不起火,而新国标要求通过温度监测确认失控状态后持续观察1小时。此外,新国标保留针刺测试以评估极端工况风险,并新增浅刺等工况,模拟运输或安装过程中的机械滥用场景。

中国工程院院士舒印彪指出,尽管中国在全球储能技术水平、产业规模上领先,但安全标准建设仍滞后,国际标准组织话语权不足。GB44240的实施将推动中国储能产品拓展海外市场。

03

2025上半年全球储能事故频发

尽管新国标尚未实施,但2025年上半年全球已发生多起储能事故,暴露出电池管理系统(BMS)失效、热失控预警不足、消防系统失效等共性问题。

韩国:每月1起事故成“重灾区”

韩国2025年储能事故频发,1月新安郡小规模火灾后,6月浦项市一座两层钢结构储能电站的8392个锂离子电池模块突然起火,消防部门启动最高级别“应对1阶段”响应,火势因锂电材料难以控制,完全扑灭需24小时以上。韩国成为全球储能安全危机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8月1日落地倒计时!新国标如何用23项极限测试重塑储能江湖?

欧美:大规模项目屡现火情

美国加州莫斯兰丁300MW/1200MWh储能项目(全球最大之一)1月发生火灾,LG新能源NMC三元锂电池热失控导致70%设施损毁,2000人紧急疏散;德国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一栋别墅因光储系统电池过充发生爆炸,整栋建筑损毁需拆除;德国下萨克森州居民家中新装两周的磷酸铁锂储能系统突发火灾,火势蔓延导致供暖系统严重损毁。

中国台湾:电池工厂爆炸引发关注

7月14日凌晨,中国台湾高雄市小港区台泥集团旗下三元能源科技公司发生严重火警,火源来自电池半成品仓库,初步怀疑与电池储存或工艺环节有关。厂内自动喷淋系统虽启动,但因涉及锂电材料难以控制火势,消防单位部署机器人、干粉灭火系统入场。事故造成16人送医,幸无生命危险。

04

BMS失效与热管理缺陷

事故主因呈现多重技术与管理层面的复合性特征。在甘肃武威储能电站火灾中,BMS系统虽检测到过压异常却未能及时执行断电保护,而海南某同类事故则因操作人员强行复位异常控制系统导致短路起火,凸显电池管理系统(BMS)在故障响应机制上的关键失效。

与此同时,部分项目为压缩成本未配置直流侧断路器或兼容熔断器方案的热管理系统设计缺陷,使得热失控现象无法被有效隔离并迅速蔓延;更为严峻的是,近年来国内储能系统招标过程中盛行的"低价优先"采购逻辑,迫使供应商在安全配置上作出妥协,形成业主忽视安全性能、优质方案被边缘化的"劣币驱逐良币"市场恶性循环,最终在技术缺陷与成本压力的双重作用下诱发安全事故。

05

政策与市场双轮驱动:安全防线全面升级

针对电化学储能领域的安全挑战,政策监管与技术突破正形成协同效应。2025年4月,国家能源局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电化学储能安全管理的通知》,构建覆盖全流程的安全管理体系。在电池本质安全层面,工信部主导电池本体安全技术研发,市场监管总局构建生产销售环节信用监管体系,推动宁德时代"自修复"电池系统、比亚迪"蜂窝"结构防火技术等创新,将电池故障率降至十亿分之一量级。

8月1日落地倒计时!新国标如何用23项极限测试重塑储能江湖?

全生命周期管理方面,政策要求设计阶段强制配置直流侧断路器,运维阶段将电池健康监测频次提升至每周一次,退役阶段建立电池溯源编码系统。目前,国家电投"电池护照"已实现从矿料开采到回收的全链路溯源。

标准体系重构上,能源局制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消防局出台火灾监测预警专项标准;监管机制创新则通过强制备案、责任细化及全国储能安全信息平台建设,广东试点"备案承诺制"将监管响应效率提升。

8月1日落地倒计时!新国标如何用23项极限测试重塑储能江湖?

市场端,头部企业通过技术迭代构建安全优势。阳光电源AI运维平台实现92%故障预测率,华为AI防火系统误报率低于0.1%。随着安全评级纳入电力市场准入条件,山东试点中安全评级A类项目获得0.15元/kWh现货交易溢价,形成"安全投入-经济回报"的良性循环,加速行业从价格竞争向安全优先转型。

06

技术突破与市场洗牌并行

GB44240的落地,犹如一剂强心针,加速推动中国储能行业从"规模优先"迈向"质量引领"的新赛道。当固态电池技术突破临界点,当热失控风险被精准驯服,当安全投入与经济效益实现良性共振,这场变革已超越单纯的技术迭代,成为重构产业格局的战略机遇。

数据揭示的不仅是趋势,更是生存法则。70%的市场集中度意味着马太效应加剧,超过半数的淘汰率预期警示着合规成本的高企。但危机中永远孕育着转机——那些将安全基因融入研发血脉、以创新突破成本桎梏的企业,正在将政策压力转化为市场红利。

一审:刘亚珍

二审:裴丽娟

三审:潘 望

8月1日落地倒计时!新国标如何用23项极限测试重塑储能江湖?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访客本文地址:https://nnobu.com/nnobu/1367.html发布于 2025-07-24 13:00:01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新华能源网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