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储能集成市场进入洗牌期,全球五大厂商市占率骤降至近半!
储能集成市场正在经历洗牌期,全球前五大厂商的市占率已降至49%,市场竞争加剧,行业格局发生变化,表明储能集成领域正经历深刻变革,这一趋势为新兴厂商提供了更多机会,同时也要求现有厂商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以适应市场变化。
中国储能网讯:
近年来,全球储能系统集成行业的竞争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伍德麦肯兹近期发布的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前五大储能系统集成商的市场份额合计为49%。这一数字较2022年的62%下降了13个百分点,表明市场集中度正在逐渐稀释。
在国内市场,竞争同样趋于分散。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2025年8月28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国内已投运电站装机排名前五的系统集成商总能量为23.45GWh,市场份额仅为36.38%。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储能系统集成商的市场集中度都在下降,伍德麦肯兹却仍然发出预警:未来两到三年内,越来越多的中国电池储能系统集成商将倒闭,市场集中度将进一步上升。
01
全球格局:特斯拉卫冕,中国企业整体崛起
伍德麦肯兹近期的报告揭示了2024年全球储能市场的权力版图。阳光电源以14%的全球市场份额稳居第二,与特斯拉的差距从2023年的4个百分点缩小至仅1个百分点。中车株洲所连续第二年占据第三位置,市场份额为8%。
值得关注的是,在全球前十名储能系统集成商中,中国企业已占据七席,合计市场份额高达46%,反映出中国企业在该领域日益增长的影响力。其中,远景储能与华为并列第四(各占6%),海博思创位居第五(5%),比亚迪与新源智储分列第七、八名(均为4%)。
该报告显示,不仅2023年位居前列的Fluence已跌出前五,被远景和华为取代,而且中国企业整体表现也非常抢眼,在22家上榜企业中,有14家来自中国,这些中国企业共同拿下全球储能系统市场63%的份额。
02
区域分化:北美保护主义,欧洲是增长引擎
在全球储能市场各大区域的分化特征中,地缘政治是影响格局的最大变量。据CESA储能应用分会产业数据库统计,2025年1月—6月,中国企业新获199个海外储能订单/合作,总规模超160GWh,同比增长220.28%。其中,受贸易战和高关税影响,对美国的订单仅3.84GWh,同比骤降89.96%。
北美市场,特斯拉以39%的绝对优势连续第三年称霸,虽然阳光电源仍保持第二位置,其份额从17%下滑至10%,中国企业整体在北美市场份额从23%降至16%,份额同比下降了30%以上。
伍德麦肯兹在报告中明确指出,主要原因是美中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升级以及美国贸易政策保护主义加剧。海外分析师认为,全球储能集成商版图正变得日益复杂,竞争日益激烈,区域贸易政策和地缘政治紧张正在重塑竞争格局。
欧洲市场则是另一番景象,成为中国企业高速增长的重要引擎。2024年,中国储能集成商在欧洲的份额同比飙升67%,前十名企业中有四家中国企业。其中,阳光电源表现尤为突出,市场份额从2023年的10%跃升至21%,登顶欧洲第一。
日本企业Nidec和特斯拉分别位居欧洲市场第二、三位。欧洲前十名中有四家中国企业,市场集中度下降,前五名企业份额为70%,同比下降16个百分点。
在亚太地区,中国企业占据了90%以上的总市场份额,几乎成为中国企业的“专属舞台”,其中,中车株洲所、阳光电源和远景能源分别占据前三。
03
中东市场:中国军团的新战场
近年来,中东地区正成为全球储能增长的新引擎,也是中国企业主导的又一新战场。
据CESA储能应用分会产业数据库统计,2025年1月—6月,中国企业获得的中东地区订单达37.55GWh,占比23.44%;澳大利亚32.31GWh,占比20.17%;欧洲22.81GWh,占比14.24%;日本15.06GWh,占比9.40%。
在中东市场,阳光电源、比亚迪和华为位居市场份额前三。其中,阳光电源在中东地区的市场份额高达48%,展现出绝对统治力。
伍德麦肯兹报告预测,在脱碳目标和电力需求增长的推动下,预计到2034年,中东地区将安装31GW/115GWh的储能容量。伍德麦肯兹指出,当地密集发布的相关政策,将促使更多中国电池储能系统集成商在中东建立制造工厂。可以预见,在未来两到五年,中东储能市场的竞争会进一步加剧。
04
国内市场:高度分散与疯狂内卷
中国储能企业的全球崛起离不开强大的产能基础,2025年上半年,中国企业的产能扩张竞赛仍在继续。
据CESA储能应用分会产业数据库统计,2025年1-6月,仅国内储能产业链包括公示、签约、在建、投产的产能项目就高达236个,计划总投资达4870.13亿元。其中,新增的储能锂电池项目设计年产能最大,为1124.7GWh。
中电联发布的数据则揭示了目前国内市场高度分散的竞争格局。2025年上半年,海博思创、比亚迪、阳光电源、远景能源和中车株洲所作为前五名系统集成商,总市场份额仅为36.38%。
相比之下,储能电池、PCS、BMS、EMS的TOP5占比分别为66.27%、51.94%、55.60%、45.80%,均高于系统集成环节,这也反映出系统集成环节参与者众多、竞争热度尤为激烈的现状。
储能系统集成环节的剧烈竞争更带来了严重的价格压力。根据Infolink Consulting的数据,2025年上半年,储能系统集成环节的CR10(前10家企业市场份额)仅60.2%,远低于储能电芯环节的91.2%。
对于行业“内卷”和低水平同质化竞争现象,远景储能总裁田庆军表示,2022年下半年至今,储能系统的价格已经跌去近八成。目前行业中有近三分之一的系统集成商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且这一比例仍在上升。
05
技术转型:从价格到价值
由于储能行业的非理性价格竞争已经对产业链健康运行构成系统性风险,2025年8月,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发布了《关于维护公平竞争秩序促进储能行业健康发展的倡议》,至今已获得160多家企业响应。与以往不同,这次倡议参与者不仅包括制造商,还有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等项目方。南都电源对此评价:“项目方支持意味着在后续招投标中,‘规范成本价格行为’更可能真正落地。”
目前,一些头部企业已经推动从“价格竞争”向“价值创造”的战略转型。如阳光电源长期重视研发投入,坚持全栈自研,深度融合电力电子、电化学与电网技术,打造“三电融合”储能系统,并首开行业先河完成两代PowerTitan储能系统烧舱实验,树立安全标杆。
远景储能则推出了“AI大模型驱动”的智能系统,2025年4月发布全球首款智能体储能系统EN8Pro,内置多个专用AI模型,融合气象、电价、负荷、市场规则等多维数据,实现峰谷电价预测。其准确率超90%,高于行业5-10个百分点,通过能量套利、辅助服务、容量租赁等多元路径,较传统人工交易可提升收益15%-20%。
06
未来战场:技术迭代与全球供应链成决胜关键
尽管系统集成环节竞争激烈,但2025年行业第一梯队的竞争格局正逐渐稳定。
2025年上半年,出货量排名前三的企业——阳光电源、特斯拉和比亚迪的市占率,明显领先于排名靠后的集成商,梯队分化现象显著。这前三名的排名至今已经连续两个季度没有发生变化,考虑到各厂商的项目储备情况,预计2025年度出货前三名的格局也将相对稳定。
值得关注的是,为了抢占全球市场,中国储能电池厂商与系统集成商纷纷打破业务边界,储能电池企业已向下游系统集成延伸,系统集成企业则向上游电芯研发迈进,由此引发的激烈竞争再次拉开帷幕,未来三年,行业洗牌不可避免。
随着全球储能集成领域的竞争进入深水区,今后将不再是简单的价格比拼,而是技术、安全、全球供应链与数字化能力的综合生态竞争,并逐渐形成“电芯厂商+系统集成商+EPC服务商”的中国储能产业链协同出海模式。
因此,技术迭代、本地化运营和产业链协同将是储能企业的决胜关键,只有那些选择了“以技术、安全与服务构建长期竞争力”道路的企业,才能够穿越周期最终存活下来,并在这场全球绿色能源革命中抢占先机。
一审:刘亚珍
二审:裴丽娟
三审:潘 望
作者:访客本文地址:https://nnobu.com/nnobu/2606.html发布于 2025-09-05 14:07:14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新华能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