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先布局磁体系统,迎接CFEDR中长期机遇
优先布局磁体系统供应商,以把握CFEDR的中长期机遇,通过深化合作与战略布局,确保磁体系统的稳定供应,并充分利用其技术优势,为未来的科研和技术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此举旨在紧跟前沿科技趋势,推动磁体系统在相关领域的应用和发展,为中长期的科研和技术创新提供有力支撑。
爱建证券近日发布可控核聚变产业数据跟踪:从产业链环节看,资金投入高度分化。磁体、电源、超导带材等环节单体金额大、技术壁垒较高,是核聚变产业核心价值区;真空室、包层第一壁及其他附属设备则以批量化、分散化招标为主。从预算额看,磁体系统(2.87亿元,占总投资额42.34%)占比最高,是核聚变装置资金投入核心。
以下为研究报告摘要:
核心摘要:优先布局磁体系统供应商,把握CFEDR中长期机遇
我们统计了2025年初至9月1日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和安徽聚变新能有限公司所有可控核聚变招中标项目数据。
从产业链环节看,资金投入高度分化。磁体、电源、超导带材等环节单体金额大、技术壁垒较高,是核聚变产业核心价值区;真空室、包层第一壁及其他附属设备则以批量化、分散化招标为主。从预算额看,磁体系统(2.87亿元,占总投资额42.34%)占比最高,是核聚变装置资金投入核心。整体上,资金集中于核心约束与供能环节,而包层、真空等能量回收与运行保障系统则更具“长周期、持续化”的订单释放特征。
从招标节奏看,订单集中释放在工程建设的中段(约20%–50%进度),此阶段以设备安装和子系统集成为主,核心涉及磁体系统、真空室和电源系统。磁体系统投资额大、周期长,从导体制造到线圈交付再到低温集成,往往在中段形成设备安装与部件采购的峰值;从市场空间看,后续看点在CFEDR工程招标推进(我们判断CFEDR投资额在1200亿元量级,对应设备额720亿元,预计在2030–2033年产业链有望释放显著增量价值空间)。当前CFEDR仍处于预研与示范工程阶段,核心环节的市场份额尚未完全固化,国内厂商在磁体、电源、真空等高价值领域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投资建议:结合预算分布与工程进度,我们认为当下核聚变产业链的投资机会主要有两条逻辑:①业绩兑现节奏明确,可见度较高的环节:磁体系统累计预算额达3.7亿元,电源系统累计预算额超过1亿元,单项金额大、兑现周期长,为相关厂商提供了较强业绩锁定性。建议关注在磁体与电源环节具备竞争优势的【西部超导】【英杰电气】【上海超导(未上市)】。②在BEST阶段已形成良好验证和客户对接的厂商,有望在CFEDR预研与后续建设中延续优势。随着BEST主机总装启动,相关环节已进入实质施工(杜瓦底座工装完成,基准靶座通过测试并将开展安装),具备技术积累的厂商有望在核聚变产业持续受益,建议关注【合锻智能】【国机重装】【久立特材】。
风险提示:技术验证不确定性,产业化进度与商业化落地不及预期,资金投入与财政支持收紧风险。(爱建证券 王凯)
作者:访客本文地址:https://nnobu.com/nnobu/3320.html发布于 2025-09-29 13:02:48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新华能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