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 中国工商业储能产业发展白皮书》研究成果发布

中国储能网讯:
7月24-25日,由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联合河北省钒钛行业协会等主办的2025全国液流电池产业发展大会暨第五届全国新型储能技术及工程应用大会在成都圆满召开。
大会以“聚焦液流电池技术创新,推动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针对液流电池及新型储能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等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展开充分探讨,分享前沿技术路线、上下游供应链体系、智能化系统集成方案、创新商业模式、技术标准、示范项目应用案例以及新产品与解决方案。
在7月24日下午进行的工商业储能系统专场论坛中,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产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冯思遥做了题为《2025 中国工商业储能产业发展白皮书》研究成果发布的主题报告演讲。
以下内容根据大会发言整理提炼,仅供参考。
各位行业专家,业内同仁,大家上午好!
我叫冯思遥,我来自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今天由我代表协会向大家发布2025中国工商业储能产业发展白皮书,可能里面有一些数据是大家比较期待的。
报告内容涵盖的比较全面,今天我捡几个重要的部分,分别是目录上的七项。具体报告的大纲分成以下十个部分,包括附件里面是我们调研而来的数据,包括我们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以及去年和今年即将并网的项目,接下来是对数据的发布。
2024年中国工商业储能产业进入了爆发式政府的阶段,我们产业研究中心有相对比较完善的数据库,根据我们数据库不完全统计,2024年底工商业累计装机达到4.23GW/10.64GWH,同比增长172%和148%。我们说2025年前5个月继续维持了高
速增长的趋势。截至5月累计装机已经达到5.52GW和13.74GWH。2024年中国工商业储能新增装机量约为2.67GW/6.35GWH,其中单独配置的工商业储能新增达到2.19GW,分布式、微电网等领域工商业储能新增装机规模总共是485.04兆瓦。2025年1-5月全国工商业储装机规模达到1.3GW,较之去年同期增长62.83%,这个数字是相当的惊人。其中独立配置的工商储能新增装机是0.98GW,同比规模占比是75.38%,其余比较关键的几个达到了0.43GW,规模占比达到24.62%。
推动这一增长的核心因素我们判断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政策机制。国家在大的政策目标背景下,能源系统的重构、电价机制的改革,现货市场的落地,为用户侧储能提供了制度上的基础。
二是企业侧的响应。制造业的转型,包括电价的上涨,用能复合波动性的增长,促使企业从被动响应转为主动优化用能。
三是产品技术成熟。这当然归功于在座这些优秀的厂商,储能系统的成本快速下降,集成化智能化产品持续更新,降低了我们的投资门槛。
根据我们的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新增工商业储能装机主要来自于江苏省、浙江省、广东省和安徽省,这四个省份排名前四,合计占比接近了60%,江苏省全年新增是744兆瓦,位列第一,此外,我们惊喜地看到内蒙古、河南、新疆、湖南都达到了200MWH以上,河北、湖北、四川、上海新增装机约在100MWH以上。我们也看到整体发展的趋势是一体化,虚拟电厂加储能等融合方案的市场成为我们的重点探索方向。
首先,从政策方面我们大家熟知的136号文和394号文的落地,这里我就不多加赘述了,长期来看,对整个行业当然是有利的,招投标的情况,是价格方面。2024年报价区间工商业EPC报价区间是0.8202-2.018元/Wh区间内,加权均价1.198元/Wh。2025年上半年1-5月,我们价格EPC主要报价集中在0.7-1.6883元/Wh,加权均价是1.054元/Wh,尽管竞争激烈,但是招投标价格存在一定差异,最低价跟最高价之间差异还是很明显,但是整体还是呈现下降的趋势,表明我们成本在逐渐降低,市场化的进程在加速。
市场化改革为我们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激烈程度也愈演愈烈,随着这些变化,工商业储能将迎来进一步的机遇和挑战。
在产能利用率不足方面,大家心里应该是有共识的,有些企业开工率可能不到70%,除了一些头部企业,所以存在一些闲置和浪费的情况。所以我们也提示企业要更加注重产能规划与资源的合理利用,避免无序的扩张。
另一方面,我们新技术也层出不穷,主要围绕在新一代500Ah+的大容量电芯,交直流一体全液冷,叠片工艺、高温电池以及前一阵非常火热的补锂技术。
我们也调研了现在头部企业的主流产品,在白皮书附录一,产品竞争正在走向高安全、高智能、低度电成本的方向。
通过展示这一系列的产品和解决方案,我们说这些企业非常努力,非常拼,非常卷,对我们整个行业来说,包括在国际上确定我们中国储能产业在全球这个领先优势上来看,当然是非常好的一种趋势。
现在面临的挑战,随着136号文的发布当时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对大家的信心有一些打击,我们相对正向来看待这件事情,部分企业报价单价已经跌破4毛,为了争夺份额企业用EPC服务的方式,报出更低的价格,不断挤压行业的毛利率。价格上面的竞争也逐步扩展到海外,由于储能在全球市占率很高,所以中国厂商之间的竞争延到海外后压缩的是整个行业的毛利率,可以说行业洗牌已经开始了,随着竞争的加剧,特别是依赖强制配储的企业可能会面临订单上的萎缩,我们也预计落后产能出清后是下一步主管部门的重点方向。当然我们也呼吁所有的行业自律,但是我们同时跟主管部门强调,自律也不仅仅是我们行业,我们厂商的自律,地方政府也需要在招商引资方面进一步对自己严格要求。几方面共同努力,我们判断一年左右,当然也是主管部门的决心,一年左右可能会迎来相对更健康的生态。
工商业这块的标准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现在大家也能看到我们标准化方面沿用的是过去比较陈旧的标准,对项目的施工成本会有一定的影响。同时也影响了企业的投资意愿,包括国际贸易壁垒的斗争,不仅是美国的两档法案的激烈博弈,同时欧洲会面临着关键矿产、资源回收方面更加残酷的博弈。
主管部门长期以来关注的点,不仅是所谓的工信部、能源局很关注我们的安全问题,包括消防应急主管部门也是反复多次调研电化学储能安全的管理通知,当然恶意的价格竞争也会引起整个链条上安全事故的发生。所以价格的恶意竞争也是长期以来的一个隐患,可能有一些项目没有配备电池监控系统,无法发现潜在的风险,包括消防培训,消防系统的设计,因此我们呼吁行业急需确立统一的监管和规章制度,确保储能项目设计到实施全过程的合规性,保障储能和工商业储能长期安全的发展。
我们对未来市场进行了预测,2025年工商业储能将继续保持增长的态势,工商业装机有望超过3.5GW,累计装机量达到7.7GW,增长不仅体现储能技术的日益成熟,也反映了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进一步扩大。展望2030年中长期目标,我们预计工商业储能总量将突破16GW,工商业储能装机的不断增长对国家推动绿色低碳转型起到重要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我们市场增长空间很大,根据现在的成本是0.5-0.8元/WH的水平,到2030年我们判断市场规模将达到140亿-225亿元的区间。这种市场规模的快速增长,不仅为储能行业提供了充足的发展空间,肯定也为相关产业链上的企业带来更多的商业机会。
发展建议供各位参考:
1、继续加强标准体系建设,不断夯实工商业储能产业发展基础。
2、引导企业合理规划产能,避免无序扩展。
3、积极推动工商业储能优质企业提升产品质量与品牌竞争力,优化工商业储能供给体系。
4、积极引导推进国际合作,推动工商业储能企业拓展海外市场。
5、积极鼓励企业用户、社会资本等探索商业模式和盈利方式,不断提高工商业储能的效能和效益。
可以说,在在座各位和主管部门以及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推动工商业储能走向高速高效发展道路,谢谢大家!
一审:刘亚珍
二审:裴丽娟
三审:潘 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