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信部:围绕66个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推动试点政策、标准等先行先试

7月18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5年上半年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
发布会现场。图/国新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谢少锋表示,今年上半年,工信部会同相关部门、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锚定实现新型工业化这一关键任务,深入开展产融合作,推动健全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助力制造强国和金融强国建设。
一是融资规模进一步扩大。依托国家产融合作平台,3100多家金融和投资机构聚焦制造业企业急需,推出800余项金融产品,累计助企融资规模突破1.2万亿元,受益企业平均每家获得近3400万元融资支持。上半年,A股市场通过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增发和可转债的方式为工信领域企业募集资金1488亿元,同比增长51.6%。
二是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工信部与人民银行等部门加强政策协同,引导更多金融资源用于支持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中小微企业。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制定服务新型工业化的金融政策,上半年,增加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额度3000亿元;研究设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出台支持科技型企业并购重组的并购贷款试点政策等,贷款占比、贷款期限等显著放宽。
三是融资产品进一步丰富。联合23家战略合作金融机构,为新型工业化各项重要任务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围绕支持重点产业链,联合部分银行推出专项贷款产品,企业信用贷款占比超过了42%,最长贷款期限达到10年;在支持产业科技创新方面,推出了“中试险+研发贷”、科创贷等产品;针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出了绿色工厂贷、工信数转贷等产品,累计支持企业融资超过1500亿元。
四是支持对象进一步突出。着力加强重点产业链“股贷债保”金融服务体系建设,与金融部门建立工作联动机制,开展“一城一策”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路演和“一月一链”融资促进全国行活动。部分企业已上市或正在申请上市,国家产融合作平台累计支持重点产业链企业融资3562亿元。着力加强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金融支持,支持金融机构开发“创新积分贷”产品,助力企业融资773亿元;实施“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行动,在成都开展路演活动,推动将142个“硬科技”企业纳入上市培育库,部分企业正在冲刺首发上市。
下一步,工信部会同相关部门完善支持新型工业化的金融政策,纵深推进产融合作。一是要针对重点产业链,推动产品服务创新,完善全产业链多层次金融体系。二是要聚焦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深入实施“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健全国家产融合作平台功能。三是要围绕66个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推动试点政策、标准等先行先试,将试点城市建设成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试验田”。